政策解读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培育新时代“浙派工匠”
发布时间: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50万人次以上,新增技能人才40万名,其中新增高技能人才20万人。”作为2022年省政府向全省人民承诺的十方面实事之一,开展技能培训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对于我省2000多万产业工人来说,无疑是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对于省政协总工会界别的委员们来说也一样。因为今年,他们带来的团体提案——《关于加强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建议》,与政府承诺的实事想到了一块儿。
共同富裕是今年省两会上的高频热词。代省长王浩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为民办实事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内容。
回望“浙”一年,我省扛起为全国实现共同富裕奋力探路的使命,在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先行跑道上,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扎实开局。共同富裕之路,同时也是共同奋斗之路,全省有2000多万产业工人正在这条奋斗之路上奔跑逐梦。如何维护他们的权益,如何帮助他们成长,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进程中更好发挥这支队伍的作用,是近年来省政协总工会界别的委员们一直在探索的课题。
抓住“牛鼻子”做大“基本盘”
高质量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和努力方向。今年省两会前夕,省政协委员、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周华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抓住制造业转型升级这个“牛鼻子”,其次是要缩小收入差距,切口在“扩中”,而高素质劳动群体正是“扩中”的基本盘。
省政协总工会界别组提交的这份团体提案,就将目光聚焦在这个基本盘上。省政协委员,宁波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浙江省驻凉山帮扶工作队队长陈坚军还代表总工会界别组,在昨日召开的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作了题为《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培育新时代浙派工匠》的大会发言。
提案认为:只有加强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技能素质,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才能更好地巩固壮大我省实体经济根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共同富裕产业基础。
层层剖析找不足补短板
提案认为,我省产业工人队伍技能素质水平与高质量发展要求还不匹配,相关数据显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为31.7%,低于上海3.3个百分点,低于广东1.6个百分点。同时,我省产业工人收入水平与共同富裕目标还有差距,产业工人主要从事的制造业、建筑业等行业的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均低于社会平均水平。
通过调研,发现我省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职业技能培训供给有待加强。政府主导的职业技能培训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够健全,职业院校的培训基础能力与职工需求存在差距。培训经费总量不足且经费投入工种多寡不均,加上各部门各自安排经费,造成培训难度低的抢着做,部分投入大、要求高、市场急需的没人做。
二是重使用轻培训现象较为突出。企业是职业技能培训的主体,但许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出于成本考虑,以及担心人才流失等因素,重使用轻培训,甚至“只用不培”。企业职工教育经费存在提取不足、管理不规范和使用不当等情况,多用于企业管理层,真正用于一线职工培训的比例较低。
三是职业技能评价机制还需优化。技能等级评定存在重考核轻应用现象,职工获得的技能等级证书与其解决生产问题的能力不尽相符,且近年来开展的企业、行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的公信力有待加强、覆盖面有待拓宽。由于现有技能评价机制无法得到企业有效认可,技术工人工资收入与其职业技能等级不直接挂钩,尚未真正形成“技高者多得”的良好氛围。
为实现“技高者多得”建言献策
为此,总工会界别组提出建议:
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由党委人才办和政府人社部门牵头,建立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将分散在人社、教育、经信和工会、残联等部门和单位的资源进行整合,健全部门协同机制,形成良好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格局。进一步发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效能,扎实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加大对分散于各部门的技能培训补贴经费的统筹力度,实现个人申领补贴“最多跑一次”,提高职工参与技能培训、提升职业技能的主动性、积极性。
强化能力建设,增加服务供给。职业技能培训具有基本公共服务属性,地方政府要有效增加职业技能培训供给,在每个市至少建设一个面向中小企业的共享性公共实训基地的基础上,重点加强面向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的实训基地和师资建设,助力更多的技能人才成长为“浙派工匠”。深入实施“金蓝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通过“金钥”“金服”“金穗”“金创”“金苗”培训计划,大规模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建设共享实训基地,缓解当前职业院校实训设备老旧、远远落后于企业生产实际的现状。
优化评价体系,拓宽成长通道。加快构建职业技能标准、行业企业工种岗位要求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等多层次职业标准,加大职业标准开发力度,为我省在“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建设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新职业新工种提供职业技能评价参考标准。加强检查指导,促进企业(行业)更好地开展更具社会公信力的自主评价,加快实现企业(行业)间自主评价互认互通。建立全省统一的职业技能竞赛与职业技能等级鉴定和晋升挂钩机制,以多部门联合的形式广泛开展各层级职业技能竞赛,拓宽技能人才的技能等级晋升通道。
加强监督检查,落实主体责任。敦促企业依法足额提取工资总额8%的职工教育经费,确保用于一线职工教育和培训的比例不低于70%,更好履行职工职业技能培训职责。发挥国有企业示范引领作用,鼓励企业参照行政管理级别建立技能人才岗位晋升通道。制定出台企业技术工人技能要素和创新成果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办法,鼓励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实行技术创新成果入股、岗位分红和股权期权等激励方式,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之路,实现省委省政府“到2025年,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150万人左右,其中高技能人才数量超过400万人”的目标,培育更多新时代“浙派工匠”。